在讨论王者荣耀外挂的法律责任时,我们需要明确的是,外挂行为在法律上的定性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有所不同。在中国,根据《刑法》的相关规定,制作、销售游戏外挂程序的行为可能会被定为侵犯著作权罪、非法经营罪、提供侵入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、工具罪等多种罪名。具体的罪名选择取决于外挂的具体类型、行为的情节以及相关法律规定。
侵犯著作权罪是最常见的定罪之一。例如,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在2024年的案件中,被告人何某良、王某端因非法销售《王者荣耀》“鸡腿”外挂程序,被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万元]。法院认为,涉案外挂程序通过破译并擅自使用网络游戏的通信协议,未经授权获取、修改网络游戏的内存数据,实现网络游戏本不具有的功能,破坏了网络游戏的正常操作流程和正常运行,损害了网络游戏著作权人的利益、信誉,以及网络游戏的正常市场秩序。
另一种常见的罪名是提供侵入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、工具罪。例如,全国首例“微信”外挂案中的被告人张某、刘某、赖某等人,因提供侵入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、工具罪被定罪处罚]。此外,还有一些案例中,外挂行为被判定为破坏性程序,同样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。
在实际执行中,一旦被认定为外挂行为,游戏账号通常会被封禁,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,处罚期限可能从几天到几年不等。例如,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编写、贩卖“游戏外挂”程序系列案件中,5名被告人因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至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缓刑,并处罚金1万元至5000元不等]。
综上所述,王者荣耀外挂的法律责任主要涉及侵犯著作权罪和提供侵入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、工具罪等多个罪名。具体如何定罪,则需要根据外挂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。同时,实际执行中,外挂行为往往会伴随着游戏账号的封禁和一定的刑事处罚。因此,为了避免法律风险,建议所有玩家遵守游戏规则,远离外挂行为。